是由“仲裁资源管理、书记员应用、仲裁庭现场设备、扩展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线下仲裁庭应用及线上仲裁应用。
以仲裁业务应用流程为导向,本次建设方案由软硬件相互协同发展, 实现仲裁业务流程化、智能化、操作简单化、数据安全化、应用扩展化的智慧仲裁平台。
为进一步满足双方当事人在处理劳动维权案件中的新需求,规范化建设是促进仲裁工作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为推动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分析仲裁院的实际业务需求和发展趋势,本系统需要满足如下需求:
1.仲裁场所基础环境
装修要求可参考《人民法庭建设管理技术标准FYB 3-2015》进行建设相关要求,仲裁机构办公用房的设置,要体现仲裁特色,为当事人提供和谐、兼容和亲和的氛围。仲裁庭前后应优先选择双门设计,以便人员进出。
2.仲裁设备配置
根据详细设计要求,部署仲裁系统相关设备,满足仲裁过程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需求,主要设备包括:同录主机、音频处理设备、视频处理设备、PC机、打/复印一体机、话筒、功放、音箱、电源系统等。
3.设备管控系统
通过融合物联网技术建设联通各种硬件设备并支撑业务应用的“物联网中台”,通过对摄像机、同录主机、示证展台、显示大屏等仲裁庭设备提供标准化的接口服务,实现对各类硬件设备的集中管控,解决各硬件自带系统导致的数据无法交互、系统交叉建设、使用频繁切换等问题。实现业务应用系统与硬件设备间的数据联通、业务联动和智能管控。为仲裁庭业务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未来各类硬件设备的高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仲裁业务应用系统
建设仲裁业务系统主要是辅助仲裁院进行各类仲裁活动的开展,要求实现仲裁笔录记录、各类仲裁案件预案管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管理、人员远程参与、仲裁流程控制、仲裁结论归档等功能。并能够与设备管控系统(物联网中台)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对仲裁庭各类硬件设备的数据联通和智能管控。系统建设主要应括“仲裁案件登记”、“仲裁现场”、“仲裁归档”等三部分。
5.互联网直播扩展
仲裁直播是借助新媒体直播技术,将案件仲裁活动向特定或不特定社会公众开放,进而扩大公众了解参与案件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进一步加强仲裁工作宣传力度、促进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仲裁庭建设应满足互联网直播扩展的需要。
6.互联网远程仲裁接入扩展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群众负担,利用科技的手段让申请人、被申请人、仲裁员三方网上连线,达到足不出户就能开庭,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通过仲裁工作网的专线延伸完成远程仲裁视频接入。
有条件的可以选配语音识别转写系统;
法学院模拟法庭,使用面积约100-200平方米;
1.模拟法庭内审判区桌椅、观众连排椅均需体现庄严、大气;具体尺寸如下:法官桌、法官椅常规、控辩双方桌、控辩双方及书记员椅常规、书记员桌;
2.模拟法庭需配置了角色模拟服装“法官袍、律师袍、法警服、检察官服、被告人服” 等;
3.模拟法庭内采用多角度跟踪摄像头进行全方位视频采集,主要采集:“法官席、公诉/原告席、辩护/被告席、被告人席、观众席”等各个席位视频特写;
4.模拟法庭内配备升降式会议鹅颈话筒均分配于审判区,无需使用时可控制下降缩回桌下,供给审判区内所有席位发言所用,无线手持话筒便于被告人席发言所用、无线领夹话筒便于老师授课所用;同时配置扩声系统,均分布在模拟法庭实训室;
5.审判区内各席位采用升降式桌面显示设备,主要用于控辩双方证据确认、笔录确认、授课投屏等功能,支持一键式控制上升或下降,便于各种场景应用;
6.法官席两侧均采用大屏,85寸会议专业平板显示器,并在模拟法庭居中位置吊装两台65寸高清辅助显示设备,可任意切换显示画面,供给学生观看应用;
7.模拟法庭配置智能控制系统,老师、学生可使用智能控制平板进行一键式控制模拟法庭内所有设备,无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才可使用;
8.模拟法庭还配置了庭审资源管理系统软件,让学生完整学习法院庭审业务流程;
9.庭审过程中,支持语音转写、录音录像、光盘直刻、远程庭审、远程授课、互联网直播等一些列先进、高科技的庭审应用,与现法院无缝接轨;
10.模拟法庭建设可以满足《真实庭审》、《培训中心》、《模拟法庭竞赛》、《辩论赛》、《教师授课》、《会议与演讲》、《远程教学》、《远程互动》等功能;